

MR产品设计中的踩坑实践(一)
W
WuHao
阅读 422
2020年4月30日
DataMesh团队
本文邀请DataMesh产品经理王瑞为我们带来他的个人干货分享:作为一个在新兴的MR行业领域“先驱者”,在MR产品设计中都有哪些踩坑实践?将分为『需求』、『产品设计』、『硬件坑』、『与真实世界结合』四个板块来介绍。
一、需求
需求分析
任何产品设计,最终都还是要回到用户需求、客户需求层面上来,那么提到需求,还是免不了老生常谈的各种需求分析方法。
诸如用户体验五要素、马斯洛需求层次,需求三要素等。
那么对于我们在MR这个行业进行探索,做一个“先驱者”这样的角色时,我会采用的方法是场景式的需求分析法:
一个什么样的用户,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需求?
这类的分析方式其实在C端用的非常广泛,并且C端产品有一个特点是,你可以是你自己产品的用户,可以很好的代入到产品中去;但同时这也会带来一个问题,那就是“过强的代入感”,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用户。
特别是在MR行业(目前又主要针对B端场景),弄清楚用户/客户的实际的痛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。
需求例举
此处以我们的产品DataMesh Director近期一个需求来去做例举:
用户: 小明,30岁,企业办公人员,文史类专业出身;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软件,对三维模型有粗浅的认识。
场景: 小明在DataMesh Studio中编辑剧本,编辑到一半,小明的电脑突然断电了。
需求: 小明重启电脑,能够恢复之前的编辑,不会丢失之前那么长时间编辑的内容。
需求的本质是什么?
我们在收集需求的过程中,会接收到很多零零碎碎细节的意见或者建议,这类的东西往往都带有需求提出者的主观判断或者自身局限性。
这也要说到那个经典的案例,用户告诉我们他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,那么我们就真的应该给他们马车吗?或许不一定,他只是想要更快、更舒服的从A点移动到B点,那么我们应该给他的可能是一辆汽车,一辆火车,或是一张机票。
那么在这种情境下,相比起直接给到方案,我们多问问为什么,搞清楚用户的需求,弄清楚问题的本质,才能够给到更加准确的解决方案。
另外其实很多同学在思考需求的时候,特别是有一定技术背景的产品,会很容易被实现限制,此处的建议是:先想清楚需求,再考虑实现,毕竟研发大大们往往都会说,需求你尽管提,只要它是合理的,总有办法实现的。
需求是否通用?
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,为什么很多公司做着做着做成了一个外包公司,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,客户要什么我就做什么,客户怎么想我就怎么想,最后发现做的所有工作都不通用。
我们在思考需求的时候需要有一种抽象思维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同时满足A、B、C、D各种不同客户的相似的需求?
这里其实可以稍微提提”MVP”,很多同学说,如果不清楚需求是否有价值,可以先用MVP来去验证,这里其实有一个很多人经常会犯的问题,产品是可以MVP的,但是需求不能,需求是实际的,是能够满足长期使用,并且具备后续完善迭代的,你必须要实实在在的去解决了用户的问题,找到了他们的痛点,解决方案可以先最小先可用,但是场景不行,否则恐怕就会出现每次都在做MVP做PoC,最后做出来的MVP全都是用后即抛,没有验证到任何有价值的内容。
优先级是什么?
对于产品来说,优先级是一个非常频繁出现的词汇,但这里我想说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优先级,更重要的是对于对方来说的优先级,或者对于不同的用户、不同的需求方的优先级。
此处同样以我司的产品来举例,我们的产品是面向B端客户的企业级产品,所以需要有相应的一些权限控制和License管理,那么就License这一条来说,对研发或者是对产品来说它的优先级其实并不高,我们有很多紧急的Bug需要Fix,有很多技术债需要去还,License这样的东西可以通过合同或者别的方式来去限制,那我们就会往之后去考虑。
但是对于市场部的同事来说就不一样了,License的存在与否,关系到市场的宣传策略,定价模式,另外也关乎到我们SaaS化及向开发者推广或者社区运营,那么在他们那边的优先级就会相当高。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就需要很好的去权衡各方的优先级,并且综合地去做决策。
需求会带来多大的价值或者影响?
最后当所有的东西都想清楚了,开始要去做决策了,那么此时要去衡量的就是价值,或者说是影响了,需要投入类似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,越是高价值高影响的需求我们越是应该优先考虑。
至于如何来给需求定价值或者影响,办法就很多了,对于B端来说很多时候有个很简单粗暴的办法,看客户的付费意愿:十个客户想要A功能,每个愿意花十万,二十个客户想要B功能,但B功能不会成为他们做决策的关键点;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A功能的价值远比B功能要高,此处仅仅举个例子,实际情况肯定会复杂很多。
如何获取需求?
说了这么多需求的判断,也稍微提提如何来去获取需求了,我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的收集渠道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,仅供参考:

讲讲MVP/PoC
MVP这个概念自打在《精益创业》中被提出来之后,便被广大产品同学们常常念叨,但实际上MVP到底有什么用,什么是最小、什么是可用?

其实可以举两个实际的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:
·Dropbox
这个其实也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了,Dropbox这款产品的特殊属性,意味着即便是要打造传统意义上的“最小可用产品”,也需要做到各个平台的应用及云端服务器的搭建,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,那么Dropbox的创始人是怎么做的呢?
他们用非常低的成本制作了这个视频,然后讲清楚了他们想要做的事情和他们想要实现的功能,最后的结果自然不用说,Dropbox在提交了这个视频之后: “成千上万的人来网站上去看视频,一夜之间我们的beta等待邮件(email list)从5,000个用户一下涨到75,000个。我们都惊呆了”
·多抓鱼
(此处援引自多抓鱼联合创始人陈拓的一次分享) 多抓鱼是一个二手书交易平台,以一个特定的价格收购二手书,然后清理、消毒、包装之后转卖给另外一部分用户;那么他们在早期是怎样用MVP的方式来探索需求的呢?

其实很简单,就是用微信群+Excel,他们先是将所有对这项服务感兴趣的人都拉到了一个群里面,然后用Excel来做记录交换信息,有人想在群里卖书,然后登记下来,有人想要买书,就在Excel里面进行挑选,非常高效低成本的完成了需求和场景的早期探索。
由于篇幅较长,为方便大家阅读,『MR产品设计中的踩坑实践』拆分成了三篇文章,以上就是“踩坑实践”之一的『需求坑』了,对于多数行业及产品都适用,下一期我们着重来讲讲MR相关的『产品设计坑』。
发布于技术支持
5条评论
刘硕 H0
W
WuHao
z
zzjzsoft
W
WuHao
W
WuHao
回复
WuHao
问
AI
全新AI功能上线
1. 基于Unity微调:专为Unity优化,提供精准高效的支持。
2. 深度集成:内置于团结引擎,随时查阅与学习。
3. 多功能支持:全面解决技术问题与学习需求。

问
AI